To Control Solar-irradiation with Self-made Machine: Applied to Lamp Design
〈使用自製機器控制日光照射——應用於燈具設計〉
--
Wei-Li Wong
Master Program,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Design, Shih Chien University
Cheng-Neng Kuan
Honorary Chair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Design, Shih Chien University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present the process of applying methods from the experimental creation project 'The Heaviest Record' to the lamp design project called 'The Lamps of The Day.' Both projects share the feature of incorporating factors of influence from natural phenomena into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llowing the meanings of these phenomena to be reflected in the results.
'The Heaviest Record' is a material-oriented experimental design project that involved discussions on natural phenomena and their meanings. A custom-built machine was created to control sunlight and melt wax plates in a specific order, resulting in the creation of these plates. Within this framework, the machine can be viewed as a tangible representation of thought, an object that collaborates with sunlight. The form of the final result represent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roduction day.
By applying the same method to lamp design, this study made an experimental discovery of potential ways to create in the field of product design. This design approach primarily focuses on controlling the level of heat from sunlight by adjusting the machine, instead of relying on traditional design techniques that manipulate the form and appearance of a product. After conducting several experiments, the final products were produced: the lamp series known as 'The Lamps of The Day,' which includes Morning, Midday, and Afternoon. Ultimately, several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as references for future designers.
Keywords: self-made machine, Solar-Irradiation, experimental design, lamp design
--
翁偉力
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 碩士
官政能
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 榮譽講座教授
摘要
本文紀錄在德國當地完成之實驗性創作——「最重的紀錄(The Heaviest Record)」—— 之創作方法應用至實際燈具設計作品「當日燈組(The Lamps of The Day)」的過程。此二創作計畫的共同特點為將環境之影響納入創作架構之中,將自然 現象的概念透過自製機器呈現於成品之中。
「最重的紀錄」是通過自然現象觀察與一系列針對自然現象含意的討論所展開的開 放式實驗性創作。該創作使用自製機器來控制日光照射,依序促使數等份之蠟質圓盤產 生形變作為成品。自製機器為系統性思考的實體,以此思考實體與日光進行協作,控制 日光照射之方式和程度,以材料的形變作為表現形式,並透過此加工製程將「當日」之 意義直接融入成品之中。其後,將此方法及架構應用於燈具設計,試圖探索實驗性創作 轉用於設計實務上的潛力。
燈具設計成品「當日燈組」不直接透過普遍的設計造型技法操作最終產品的外型和 內在意涵,僅以自製機器控制日光照射對燈罩的加熱程度,使當日之日光燒灼軌跡成為 燈具的主要特徵。經過數組機器的製作與多次日照加熱實驗後,最終產出一組三件之燈 具作品——「當日燈組」——,分別以「早上(Morning)」、「中午(Midday)」、 「下午(Afternoon)」為名。最後,依據實際的執行經驗,羅列出此方法所展現之優 點作為建議。
關鍵詞:自製機器、日光照射、實驗性設計、燈具設計
前言
本研究係以筆者在2015年於德國科隆國際設計學院(KISD)參與「自行作動的材 質與工藝(Self-Moving Material and Aritifacts)」課程之創作經驗為例,探討設計思 辨到實際應用於產品設計創作的過程(背景詳見註釋1)。在德國創作「最重的紀錄 (The Heaviest Record)」之過程中,發覺該課堂的教學特徵在於高度尊重學生的創作 概念與重視其興趣所向。基於對創作者的尊重,指導者僅提供大量的相關案例來協助拓 展學生之視野。也同時要求學生建立出於設計過程所需的紀錄方法以及具有思考脈絡的 計畫(Program)。在這套計畫中,脆弱的新想法得以得到養分,結構化地進行累積、 進化,並藉其基礎展開脈絡中的材質、結構、視覺性等等研究方向。在此思考計畫中, 研究者可藉由哲學性的討論來臆測發展初期的概念特色於未來的可行性。另外,市場面 的可行性與導入並不在討論範圍;僅針對各種材料展現出的特色進行哲學性思考與討 論,使概念發展依隨材質實驗過程來演進。
完全開放式的研究過程與實驗精神,是讓專案具有原創性、新穎性的要素。於設計 初期完全地開放(甚至是不受控制),極盡所能地探索「物」於材質表現上的可能性, 才有機會找到具有進步性的觀點,而由此觀點發展出來的成果更有機會在未來以較具原 創性的存在進行市場化與規模化。在初期絲毫不受控制的發想方式,是授課教授對於材 質研究的基本態度,但他們是如何從中得出精準的設計表現成果呢?其主要方法是透過 對思考過程與成果進行「外顯化(Externalization)」來達成「控制」的目的。就以這 次創作的經驗來說,將創作方法披露並且將思考的步驟公開,對創作本身有極大助益。 同儕可以較無阻力地給予建議與提出看法,在有形的方法與脈絡上進行的討論與思辨也 間接地補上個人思考於創作上的缺失。
回憶當時在實際進行創作之前的討論階段,班上同學產出高度發散且奔放的實驗性 方法,並以討論時所搜集的大量相關案例及觀點分析,產出數量驚人的材質試驗品。在 期中的檢討點時,看到他組鋪滿桌面的試驗品讓筆者相當灰心,因無法如他組同學一樣 以身體感知與對話討論來指引自己,展開具有個人脈絡的實驗計畫。這樣的狀況可能因 筆者所接受之實務導向與較注重應用的教育有關。
相對於德國的設計學生而言,過去於設計實務中所慣用的設計流程較為隨機且投 機。學習設計十年餘,對於這種以討論為基礎的設計過程感到新奇,文者所接受設計教 育的環境中並不重視思潮與邏輯討論的過程,大部分的「創新」屬於奇想式或帶有博弈 性質。跳過構思階段(不以創作者之興趣構成脈絡),並於現存的市場思路和設計語言 延伸出「自己的設計品」。直截地詮釋既有物件與快速地套用既有風格有其實用性之原 因,與此同時,我們應該也要知道第一世界的設計大國是如何看待設計和設計執行的方 法。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執行設計時所擁有的意志高度與視界。如前文提及的外顯化與 控制,本文中的「自製機器」,除了同時是創作者腦中構思內容之外顯化的實體版本, 也是為「控制」而建立的實體系統,故「自製機器」是本文最主要的標誌。
實踐設計學報 [ Praxes ] 第十四期
2020 Design Journal Shih Chien University No.14